熱門關注
三陰交穴 足三里穴 涌泉穴 太溪穴 太沖穴 迎香穴 腎俞穴 血海穴 關元穴 風池穴 中脘穴 陰陵泉穴 肩井穴
人體穴位網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中醫(yī)食療 > 飲食指南

妊娠糖尿病怎么控制 8個飲食控制知識點

時間:2022-08-07 16:27:43   來源:人體穴位網  作者:eeocool.cn

  大家都知道孕婦懷孕期間一定要保證自己的身體健康才好。但是有一些孕婦不懂得如何避免孕期糖尿病的出現(xiàn),不懂得如何調理好自己的飲食出現(xiàn)了妊娠糖尿病。一旦患上妊娠糖尿病就需要及時采取措施來控制糖尿病的癥狀才好。那么妊娠期糖尿病怎么控制比較好呢?秘方網總結了8個知識點分享給大家,來一起看看吧。

妊娠糖尿病怎么控制

  妊娠期糖尿病的控制主要是通過飲食和運動管理進行血糖的控制,應控制每日攝入的總能量并在每餐的30分鐘后進行一定強度的運動,如果仍不能夠達到血糖的正常標準時,應該加用胰島素或口服降糖藥,進一步控制血糖。 另外,妊娠期糖尿病有以下兩種情況,一種為在孕前糖尿病的基礎上合并有妊娠,另一種為懷孕前糖代謝正常,直到妊娠期才出現(xiàn)的糖尿病,稱為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婦的營養(yǎng)需求與正常孕婦相同,只不過必須更注意熱量的攝取、營養(yǎng)素的分配比例及餐次的分配。此外,應避免甜食及高油食物的攝取,并添加膳食纖維。

  1、熱量需求

  妊娠初期不需要特別增加熱量,中、后期必須依照孕前所需的熱量,再增加300千卡/天(中期)和450千卡/天(晚期)。由于體重減輕可能會使母體內的酮體增加,對胎兒造成不良影響,故孕期中不宜減重。

  2、少吃多餐

  為維持血糖值平穩(wěn)及避免酮血癥之發(fā)生,餐次的分配非常重要。因為一次進食大量食物會造成血糖快速上升,且母體空腹太久時,容易產生酮體,所以建議少量多餐,將每天應攝取的食物分成4~6餐。

  3、合理攝取糖類

  糖類的攝取是為提供熱量、維持代謝正常,并避免酮體發(fā)生。不應誤以為不吃淀粉類可控制血糖或體重,而完全不吃飯;而是應盡量避免加有精制糖類如蔗糖、砂糖、果糖、葡萄糖、冰糖、蜂蜜、麥芽糖之含糖飲料及甜食,可避免餐后快速的血糖增加。建議您盡量選擇纖維含量較高的的未精制主食,可更有利于血糖的控制,如:以糙米或五谷飯取代白米飯、選用全谷類面食等。妊娠糖尿病孕婦早晨的血糖值較高,因此早餐淀粉類食物的含量必須較少。

  4、注重蛋白質

  如果在孕前已攝取足夠營養(yǎng),則妊娠初期不需增加蛋白質攝取量,妊娠中期、后期每天需增加蛋白質的量各為10克、25克,其中一半需來自高生物價蛋白質,如:蛋、牛奶、深紅色肉類、魚類及豆?jié){、豆腐等黃豆制品。最好每天喝兩杯牛奶,以獲得足夠鈣質。

  5、多選粗糧

  以面包為例,白面包的GI(血糖生成指數(shù))為70,但摻入75―80%的大麥粒的面包為34,所以提倡用粗制粉帶碎谷粒制成的面包代替精白面包。

  6、多吃膳食纖維

  在可攝取的份量范圍內,多攝取高纖維食物,如:以糙米或五谷米飯取代白米飯,增加蔬菜的攝取量,吃新鮮水果而勿喝果汁等,如此可延緩血糖的升高,幫助血糖的控制,也比較有飽足感,但千萬不可無限量地吃水果。

  7、增加蛋白質

  在主食中增加蛋白質能夠很好地降低GI,例如一般的小麥面條GI為81.6,強化蛋白質的意大利細面條GI為37。餃子就是較好的低GI食品,因為里面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和纖維。

  8、大火快煮

  食物的軟硬、生熟、稀稠、顆粒大小對GI都有影響。加工時間越長,溫度越高,水分越多,糊化就越好,GI也越高,所以炒菜時最好大火快煮少加水。

  如何預防妊娠期糖尿病?

  預防妊娠期糖尿病,首先應該避免肥胖,因為肥胖是糖尿病最大的易患因素。要嚴格控制飲食,每餐主食不要超過150克,可以實行分餐制。不要吃高熱量的食物。不要喝飲料。要保證每餐蛋白質及維生素的攝入量,飲食應該清淡。其次,應該注意監(jiān)測血糖,尤其是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應該監(jiān)測空腹及餐后兩個小時的血糖,如果有口渴、多飲、多食、多尿,應該查血糖、做到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

妊娠糖尿病怎么控制 8個飲食控制知識點

  關于妊娠糖尿病怎么控制到這里就介紹完畢了。作為一名孕婦,你最好是知道如何積極避免妊娠糖尿病,一定要知道妊娠糖尿病一旦發(fā)作需要及時采取的控制方法,這樣的話就可以然你的妊娠糖尿病盡快得到改善。

查看評論

標簽:

相關閱讀:

    無相關信息

評論:妊娠糖尿病怎么控制 8個飲食控制知識點

首頁 | 高級搜索 | 聯(lián)系我們 | 信息反饋 | 網站地圖 | 返回頂部 | RSS訂閱

Copyright © 2012 - eeocool.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體穴位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