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推拿是一種非常好的調(diào)理方法,家長們可以自己在家堅持給孩子試試。
胃經(jīng)穴在大拇指靠近掌端的第1節(jié),注意,可不是整個大拇指。向心為補,離心為清,所以從指根向指尖推就是清胃經(jīng)了。把孩子抱在懷里,用您的左手抓住孩子的小手,您右手的大拇指放在孩子的左右胃經(jīng)上,清300次即可。
脾經(jīng)穴在孩子大拇指的螺紋面上,方法很簡單,每天可以用您的左手固定好孩子的左手,右手大拇指和食指固定好孩子左手的大拇指,順時針揉上150~300次。
揉板門
除了脾經(jīng)穴外,還有一個穴位叫板門穴,揉板門能健脾和胃、消食化滯、運達上下之氣。板門穴跟脾經(jīng)穴一樣,也不是一個點,而是一個區(qū)域,它就在大拇指下方手掌上那片厚厚的肉上。
脾經(jīng)穴和板門穴是兩個非常好的保健穴,如果孩子肚子脹、不消化、不愛吃飯、干巴瘦、臉色發(fā)黃等等,家長可以常給孩子揉揉這兩個穴位。
掐四縫
四縫穴,它又被稱做“吃飯穴”,很多孩子不好好吃飯,用針扎一下四縫穴,孩子回去就有胃口了。不過家長在家最好不要扎,可以給孩子掐掐四縫穴。方法很簡單,用您的大拇指的指甲每個掐5次就可以了。
清(補)大腸
大便正不正常,是孩子健不健康的一個重要參照。糟粕能排出去,腸道運轉(zhuǎn)正常,孩子才會感覺到餓,才能想吃飯。所以,如果孩子大便干,可以清清大腸。食指上靠近大拇指一側(cè)就是大腸經(jīng)了,用同樣的方法,從指根向指尖推300次即可。反過來,如果孩子大便稀,可以給孩子補大腸,從指尖向指根推就可以了。
捏脊的好處太多了,它能健脾理肺,調(diào)和陰陽,如果您的孩子消瘦,經(jīng)常生病,身體差,建議您多花點功夫,給孩子捏捏脊,由于捏脊是整個脊柱,人體的膀胱經(jīng)、督脈還有心、肝、脾、肺、腎五臟的俞穴都在這條線上,因此它是一個全身的調(diào)理。
作為一個保健手法,每天用您兩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抓起孩子背部的皮膚,從尾巴骨那往上捏到到脖子處就可以了,每天6次即可。
摩腹
上面這些做完了,再給孩子揉揉肚子,孩子會非常舒服。腹部是五臟六腑的家,肝、脾、胃、膽、腎、膀胱、大腸、小腸等臟器都住在這里,腹被喻為“五臟六腑之宮城,陰陽氣血之發(fā)源。”摩腹這個方法藥王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說:“摩腹數(shù)百遍,則食易消,大益人,令人能飲食,無百病。”
每天給孩子摩腹150~300次,讓孩子胃腸通暢、氣血順暢。方法很簡單,把您的除大拇指以外的四個手指并攏,用指腹順時針揉就可以了。
【操作】從食指尖直推向虎口為補,稱補大腸;反之為清大腸。補大腸和清大腸統(tǒng)稱推大腸。
【次數(shù)】100到300次。
【主治】腹瀉、痢疾、便秘、脫肛。
【臨床應(yīng)用】
(1)補大腸能澀腸固脫、溫中止瀉。用于虛寒腹瀉、脫肛等病癥。
(2)清大腸能清利腸腑,除濕熱,導積滯,多用于濕熱、積食滯留腸道,身熱腹痛,痢下赤白,大便秘結(jié)等。
大腸經(jīng)是食指橈側(cè)是食指靠近拇指的那一側(cè)面(如下圖所示位置),不是食指正面(食指正面為肝經(jīng))。
【具體操作】
從指根到指尖方向為清,反之為補(一手握住小孩指尖,用另一手手指醮點滑石粉或爽身粉推拿,很好操作 ) 清大腸可以潤腸通便,補大腸可以稍收腹瀉,但是寶寶比較嬌弱,尤其溺瀉與進食是寶寶們的重要的調(diào)理手段,所以不主張一味清或補,所以要清補,既來回推,如果要清,則從指根到指尖推得多些,如果要補,則指尖到指根推的多些,一般清補100-150下,再根據(jù)寶寶需要或清或補100-150下。
補大腸經(jīng)——從食指推向虎口,相當于吃訶子、炮姜,有溫腸止瀉之效,可治療腹瀉。
一旦孩子出現(xiàn)腹瀉,就可以試試推大腸經(jīng),從食指推到虎口,往往可手到病除。
瀉大腸經(jīng)——與“補大腸經(jīng)”相反,從虎口推到食指側(cè)線為瀉大腸,效果同吃大黃、枳實,有清熱通便之效,可治療便秘。
由此可見,小兒推拿之術(shù)不但操作起來方便,而且不會帶來任何毒副作用,家長朋友不妨一試。
(查看評論) |
Copyright © 2012 - eeocool.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體穴位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