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黃連為毛茛科植物黃連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三角葉黃連Coptis deltoidea C.Y.Cheng et Hsiao或云連Coptisteeta wall.的干燥根莖。以上三種分別習(xí)稱“味連”、“雅連”、“云連”。
黃連味苦,性寒。歸心、脾、胃、肝、膽、大腸經(jīng)。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用于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心悸不寧,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療瘡;外治濕疹,濕瘡,耳道流膿。酒黃連善清上焦火熱。用于目赤,口瘡。姜黃連清胃和胃止嘔。用于寒熱互結(jié),濕熱中阻,痞滿嘔吐。萸黃連舒肝和胃止嘔。用于肝胃不和,嘔吐吞酸。
凡陰虛煩熱、胃虛嘔惡、脾虛泄瀉、五更泄瀉的人均應(yīng)慎服黃連。另外,服用黃連忌吃豬肉和冷水[1]。
《中藥大辭典》:凡陰虛煩熱,胃虛嘔惡,脾虛泄瀉,五更泄瀉慎服。
《中華本草》:胃虛嘔惡,脾虛泄瀉,五更腎瀉,均應(yīng)慎服。
《本草經(jīng)集注》:"黃芩、龍骨、理石為之使。惡菊花、芫花、玄參、白鮮皮。畏款冬。勝烏頭。"
《藥性論》:"惡白僵蠶。忌豬肉。"
《蜀本草》;"畏牛膝。"
朱震亨:"腸胃有寒及傷寒下早,陰虛下血,及損脾而血不歸元者,皆不可用。"
《本草經(jīng)疏》:"凡病人血少氣虛,脾胃薄弱,血不足,以致驚悸不眠,而兼煩熱躁渴,及產(chǎn)后不眠,血虛發(fā)熱,泄瀉腹痛;小兒痘瘡陽(yáng)虛作泄,行漿后泄瀉;老人脾胃虛寒作瀉;陰虛人天明溏泄,病名腎泄;真陰不足,內(nèi)熱煩躁諸證,法咸忌之,犯之使人危殆。"
(查看評(píng)論) |
Copyright © 2012 - eeocool.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體穴位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