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什么最養(yǎng)腎
逢黑必補——黑色食物好補腎
很多人都知道黑色食物補腎效果很好,但黑色食物為什么能補腎?補的又是腎的什么?能把這層關(guān)系說個明白的少之又少。在中醫(yī)的五行學(xué)說中,黑色和腎臟對應(yīng)的都是水,它們同為一行,黑色能補腎是理所當(dāng)然的。《素問•六節(jié)臟象論》里講“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意思是說腎的首要功能是藏精。腎是人體的藏精大戶,也就是先天、后天之精的貯藏之地。黑色既能補腎,又對腎精有很好的固攝之效,內(nèi)外相加,自是養(yǎng)腎、養(yǎng)精的上好選擇了。
民間有個說法叫“逢黑必補”,意思就是只要是黑色的食物對健康就大有好處。我們平時說的“黑五類”,包括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棗、黑木耳,就是典型的代表。下面我們來看一看這五類黑色食品的具體功效。
黑米。黑米也被稱為“補血米”、“長壽米”,古時候還是宮廷御用的“貢米”。中醫(yī)認為:黑米滋陰補腎,明目活血,暖胃養(yǎng)肝,烏發(fā)養(yǎng)顏,延年益壽。
黑米中含膳食纖維較多,利于腸道蠕動。黑米中的鉀、鎂等礦物質(zhì)還有利于控制血壓、減少患心腦血管疾病的風(fēng)險。
可以每周吃兩到三次黑米粥,也可以在每天的蒸米飯中加入黑米,做成軟糯適口的“二米飯”。
黑豆。豆被古人譽為腎之谷,黑豆味甘性平,不僅形狀像腎,還有補腎強身、活血利水、解毒、潤膚的功效,特別適合腎虛患者。
黑豆具有“補腎、補五臟、暖胃腸、壯筋骨、活血化淤、祛風(fēng)、解毒、益壽”的良好功效,對抑制高血壓、滋補強身、抗衰耐老,均有良好的療效。
用米醋泡黑豆,每日早晨食用20粒左右,常年食用,效果甚佳。
黑棗。黑棗有“營養(yǎng)倉庫”之稱,含有蛋白質(zhì)、糖類、有機酸、維生素和磷、鈣、鐵等營養(yǎng)成分。中醫(yī)認為黑棗性溫味甘,有補中益氣、補腎養(yǎng)胃補血的功能。
黑木耳。黑木耳是一種營養(yǎng)豐富的著名食用菌,有益氣、充饑、輕身強智、止血止痛、補血活血等功效。
黑木耳是天然的抗凝劑,能阻止膽固醇在血管上沉積和凝結(jié),被人們稱為“食品中的阿司匹林”。最常見的吃法是涼拌木耳和木耳炒白菜,但是建議每周只吃2次左右。黑米的表皮色素中富含黃酮類活性物質(zhì),是白米的5倍之多,對預(yù)防動脈硬化有很大的作用。
黑芝麻。黑芝麻性平味甘,有補肝腎、潤五臟的作用,對因肝腎精血不足引起的眩暈、白發(fā)、脫發(fā)、腰膝酸軟、腸燥便秘等有較好的食療保健作用。
黑芝麻維生素E含量高,不僅能推遲細胞衰老、延長細胞壽命,而且有利于減少面部皺紋、消除動脈血管上沉淀物,促進膽固醇代謝,對延年益壽卓有功效。
咸入腎——咸味食物善補腎
咸味自古被列為五味之首,《素問•五臟生成》說:“色味當(dāng)五臟……黑當(dāng)腎,咸。”《素問•金匱真言論》說:“北方黑色,入通于腎……其味咸。”《素問•陰陽應(yīng)象大論》說:“其在天為寒……在臟為腎……在味為咸。”以上都說明咸為腎之味。
酸、苦、甘、辛、咸五味與五行的配屬為:酸屬木,苦屬心,甘屬脾,辛屬金,咸屬水。五臟之中,腎亦屬水,故咸與腎同類相屬。五味中的咸和五臟中的腎具有特殊的親和性,凡是咸味的食物都入腎,具有補腎的作用。
具有咸味的食物,除了鹽之外,多為海產(chǎn)品及某些肉類,如海帶、紫菜、海藻、海蜇、墨魚、豬肉等。下面我給大家介紹幾種常見的咸味食物的補腎功效及食用方法。
海帶味咸,表面有一種白色粉末,略帶甜味,叫甘露醇。甘露醇在海帶里含量很高,具有利尿作用,可治療腎功能衰竭、藥物中毒、浮腫等。另外,海帶中還含有一種叫藻酸的物質(zhì),這種物質(zhì)能使人體中過多的鹽排出體外,不僅對高血壓患者有好處,對腎病也有獨特的預(yù)防作用。因此,有腎功能衰竭等腎臟疾病的人應(yīng)多吃些海帶。
墨魚味咸、性平,入肝、腎經(jīng);具有養(yǎng)血、通經(jīng)、催乳、補脾、益腎、滋陰、調(diào)經(jīng)、止帶之功效;用于治療婦女經(jīng)血不調(diào)、水腫、濕痹、痔瘡、腳氣等癥。食用墨魚的方法有紅燒、爆炒、熘、燉、燴、涼拌、做湯等。用墨魚和冬瓜做成墨魚冬瓜粥有補脾益、利水消腫的作用。
海蜇味咸,有清熱化痰、消積潤腸的作用,對痰熱咳嗽、小兒積滯、大便燥結(jié)者有效;豬肉味咸,除能滋陰外,也能潤燥,適宜熱病津傷、燥咳、便秘者食用。
咸味入腎經(jīng),適當(dāng)食用能補腎強腰,強壯骨骼,使身體有勁兒,充滿活力,但吃了過多的咸味食物也會傷腎。咸味食物多大寒,久食大寒食物不但傷腎,降腎火,同時也損傷脾胃,所以食用咸味食物也應(yīng)適度。
(查看評論) |
Copyright © 2012 - eeocool.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體穴位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