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關注
三陰交穴 足三里穴 涌泉穴 太溪穴 太沖穴 迎香穴 腎俞穴 血海穴 關元穴 風池穴 中脘穴 陰陵泉穴 肩井穴
人體穴位網(wǎng)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人體穴位圖 > 小兒推拿

小兒推拿按摩常用的十五個穴位-真人演示詳細圖解(圖文)

時間:2012-06-25 15:14:16   來源:人體穴位網(wǎng)  作者:eeocool.cn

(1)脾穴

【又名】 脾土、脾經(jīng)、脾。

【位置】 拇指橈側,赤白肉際,拇指尖至拇指跟處(參圖)。

脾穴

 

【操作手法】操作者用左手拇指和食指穩(wěn)定住小兒的左手拇指,使之相對暴露、穩(wěn)定,蘸滑石粉推之。從拇指尖推至拇指跟叫推脾土、補脾土、補脾(參圖);從拇指跟推至拇指尖叫清脾土、清脾、瀉脾;從拇指尖至拇指跟之間往來推之叫做清補脾。

補脾土

[操作頻率] 一分鐘120—240次。

[操作次數(shù)]  80——500次。

【功  效】補脾,清脾。

【主  治】

①補脾:治療脾虛所致的腹瀉、嘔吐、厭食、痢疾及肺虛喘嗽,氣虛感冒。

②清脾:除濕熱,化痰飲,治黃疸、惡心、嘔吐。

③斑疹不透:疹色不紅,多屬脾虛,可補脾土,以托毒透疹。

【其它說明】古代醫(yī)家及近幾年醫(yī)籍對脾穴的位置及操作方法主要有兩種觀點:

①   位置 :拇指橈側,赤白肉際,拇指尖至拇指跟處為脾穴;拇指螺紋面也為脾穴。

②     操作手法:;旋推拇指螺紋面為補脾;屈拇指,沿拇指橈側赤白肉際處,從拇指尖推至拇指跟也為補脾土。

(2)胃穴

【又 名】胃經(jīng),胃。

【位 置】 魚際外側,赤白肉際之間,拇指跟至腕橫紋處(參圖)。

胃穴

 

【操作手法】操作者用左手拇指和食指穩(wěn)定住小兒的左手拇指及魚際,使之相對暴露、穩(wěn)定,用右手拇指蘸滑石粉推之。從拇指跟推到腕橫紋叫補胃(參圖);從腕橫紋推至拇指跟叫清胃、瀉胃;從拇指跟到至腕橫之間往來推之叫做清補胃。

推胃穴

 

【操作頻率]】一分鐘120—240次。

【操作次數(shù)】 80——500次。

【功 效】清胃,和胃,補胃。

【主 治】 因胃氣不和引起的腹瀉、嘔吐、噯氣、呃逆、嘈雜、煩熱。

【其它說明】古代醫(yī)家及近幾年醫(yī)籍對脾穴的位置及操作方法主要有兩種觀點:

① 大部分觀點認為胃虛不用補法,以補脾替代,也有補胃的觀點。臨床實踐中大都脾穴與胃穴同時補或同時清。

② 胃穴的位置也有在拇指掌面第一節(jié)之說。

(3)肝穴

【又名】肝木、肝經(jīng)、肝。

【位置】 食指螺紋面,從食指尖到食指跟處(參圖)。

肝穴

 

【操作手法】操作者用左手穩(wěn)定住小兒的左手食指,使之相對暴露、穩(wěn)定,用右手蘸滑石粉推之。從食指跟推到食指跟叫清肝(參圖);從食指跟推到食指跟叫補肝;從食指跟到食指跟之間往來推之叫做清補肝。清肝。

清肝穴

 

[操作頻率] 一分鐘120—240次。

[操作次數(shù)] 80——200次。

【功 效】清肝,養(yǎng)肝。

【主 治】 ①清肝:可治肝火所致的發(fā)熱、咳嗽、驚悸、小兒夜啼。

②清肝法一般不用,多用補腎或清清補肝代之。

【其它說明】

① 有的書說肝穴的位置食指第一節(jié)螺紋面,臨床實踐大都是從食指跟推到食指跟或從食指跟推到食指跟,為清肝或補肝。

② 有旋推食指螺紋面為補肝之說。

③清肝,清肺和天河水穴是三個退熱的關鍵穴位,臨床中應予重視。

共5頁    1 2 3 4 5 下一頁 尾頁

查看評論

評論:小兒推拿按摩常用的十五個穴位-真人演示詳細圖解(圖文)

首頁 | 高級搜索 | 聯(lián)系我們 | 信息反饋 | 網(wǎng)站地圖 | 返回頂部 | RSS訂閱

Copyright © 2012 - eeocool.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體穴位網(wǎng)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