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肢部穴位
【脾經】
面狀、線狀相結合穴位。
位置:拇指末節(jié)羅紋面。
操作(圖219):①將患兒拇指屈曲,循拇指橈側邊緣由遠端向掌根方向直推為補,稱補牌經。②拇指伸直,由指端經羅紋面向指根方向直推為清,稱清脾經。補牌經、清脾經,統(tǒng)稱推脾經。③在拇指末節(jié)羅紋面作旋推法,亦稱為補脾經。
次數(shù):100~500次。
主治:腹瀉、便秘、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
臨床應用:①補牌經能健脾胃、補氣血。對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可與揉中脘、指揉脾俞、按揉足三里等穴合用;②清脾經能清熱利濕可與清天河水、清大腸等穴合用。
小兒脾胃薄弱不宜攻伐太甚,在一般情況下,脾經穴多用補法;僅只體壯邪實者方能用清法,或清后加補。
【肝經】
線狀、面狀相結合穴位。
位置:食指末節(jié)羅紋面。
操作:食指伸直,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為清,稱清肝經(圖220);旋推為補,稱補肝經。清肝經、補肝經統(tǒng)稱為推肝經。
次數(shù):100~500次。
主治:煩躁不安、驚風、五心煩熱、目赤、口苦咽干等。
臨床應用:①清肝經能平肝瀉火,息風鎮(zhèn)驚,解郁除煩,可與清天河水、推涌泉等穴合用;②肝經宜清而不宜補,若肝虛應補時,則需補后加清,或以補腎經代之,稱為滋腎養(yǎng)肝法。
【心經】
線狀和面狀相結合穴位。
位置:中指末節(jié)羅紋面。
操作(圖221):食指伸直,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為清,稱清心經;旋推為補,稱補心經。清心經、補心經統(tǒng)稱為推心經。
次數(shù):100~500次。
主治:高熱神昏,五心煩熱,口舌生瘡、小便赤澀、心血不足、驚惕不安等。
臨床應用:①清心經能清熱退心火,可與清天河水、清小腸等穴合用;②本穴宜清不宜補,對心煩不安、睡臥露睛等癥,需用補法時,可補后加清,或以補腎經代之。
【肺經】
面狀、線狀相結合穴位。
位置:無名指末節(jié)羅紋面。
操作(圖222):旋推為補,稱補肺經;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為清,稱清肺經。補肺經和清肺經統(tǒng)稱推肺經。
次數(shù):100~500次。
主治:感冒、發(fā)熱、咳嗽、胸悶、氣喘、虛汗、脫肛等。
臨床應用:①補肺經能補益肺氣,可與揉肺俞等穴合用;②清肺經能宣肺清熱,疏風解表,化痰止咳,可與推膻中,揉風門等穴合用。
【腎經】
面狀、線狀相合穴位。
位置:小指末節(jié)羅紋面。
操作(圖223):由指根向指端方向直推為補,或旋推,稱補腎經;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為清,稱清腎經。補腎經和清腎經統(tǒng)稱推腎經。
次數(shù):100~500次。
主治:先天不足,久病體虛,虛喘,腎虛腹瀉、遺尿,膀胱蘊熱,小便淋瀝刺痛等。
臨床應用:①補腎經能補腎益髓,溫養(yǎng)下元,可與揉腎俞、揉丹田等穴合用;②清腎經能清利下焦?jié)駸?,可?strong>清小腸代之。
【大腸]線狀穴位。
位置:食指撓側緣,自食指端至虎口呈一直線。
操作(圖224):由食指端直推向虎口為補,稱補大腸;反之為清,稱清大腸。補大腸和清大腸統(tǒng)稱為推大腸。
次數(shù):100~300次。
主治:腹瀉、脫肛、便秘。
臨床應用:①補大腸能澀腸固脫,溫中止瀉,可與揉丹田、揉外勞宮、推三關等穴合用;②清大腸能清利腸腑,除濕熱,守積滯,可與推六腑、摩腹等穴合用;③本穴又稱指三關,亦可用于診斷即望指紋可參閱小兒推拿概論有關章節(jié)。
【小腸】
線狀穴位。
位置:小指尺側邊緣,自指端到指根成一直線。
操作(圖225):由指根向指端方向直推為清,稱
(查看評論) |
Copyright © 2012 - eeocool.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體穴位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