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治療原則 寒吐者,治宜溫中散寒,和胃降逆;熱吐者,治宜清熱和胃,降過(guò)止嘔;傷食吐者,治宜消食導(dǎo)滯,和中降逆。
2.常用穴位 脾經(jīng)、板門、腹陰陽(yáng)、中脘、脾俞、胃俞、足三里等穴。
3.常用手法 推法、揉法、摩法、按法等。
4.操作方法
?。?)基本治法:患兒取仰臥位,醫(yī)生坐于其右側(cè),先揉天突30次,直推膻中500次,揉中脘3分鐘。以雙手拇指分別自劍突下,沿肋弓下緣向左右分推(分推腹陰陽(yáng))約50次,再摩腹3分鐘。
揉板門穴300次;再以雙手拇指按揉雙側(cè)足三里三分鐘。
患兒取俯臥位,醫(yī)生坐于其左側(cè),以拇、食二指推天柱骨自上而下200次,再以雙指揉法施于脾俞、胃俞穴,每穴各1分鐘。
?。?)隨癥加減:
寒吐者:加補(bǔ)牌經(jīng)300次,揉外勞宮30次,推上三關(guān)300次。
熱吐者:加清牌經(jīng)100次,清大腸300次,退下六腑200次,揉外勞宮30次。
傷食吐者:加清、補(bǔ)牌經(jīng)各300次,清大腸300次,推下七節(jié)100次,搓摩脅肋50次。
(查看評(píng)論) |
Copyright © 2012 - eeocool.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體穴位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