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絞痛是指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心肌暫時性缺血缺氧引起的發(fā)作性心前區(qū)疼痛。病人主觀感覺有心慌、心跳,或伴有心動過速、過緩以及心律不齊等各種心律紊亂的癥狀。
【病因病理】
一、西醫(yī)的病因病理
心肌缺血缺氧是產生心絞痛的根本原因。冠狀動脈血管的狹窄或閉塞,引起對心臟本身的供血不足。當心臟負荷突然增加,超過了狹窄冠狀動脈供血的代償能力,或由于神經體液調節(jié)障礙,而引起冠狀動脈血管痙攣。減少供血量等均可引起心絞痛。本病男女比例約為2:1.男性40歲以后、女性45歲以后多見發(fā)病高血脂、高血壓、肥胖與心絞痛有密切關系。
二、中醫(yī)的病因病理
中醫(yī)認為氣虛與陽虛為主要病因。冠心病等各種心絞痛多見于中老年人,腎氣虧虛,腎陽不足為基本原因。腎陽虛衰,心陽不足,導致推動血脈運行乏力而發(fā)生缺血。七情內傷,情志郁結,氣機不暢,氣滯血淤,心淤脈阻而發(fā)心痛。飲食失節(jié),膏粱厚味,導致津液化痰或化濁為脂,阻遏清陽上犯于心胸而致胸陽痹阻。另外寒凝、外邪侵犯經絡、血脈凝滯、淤滯不行而發(fā)生血淤疼痛。
【臨床表現(xiàn)】
1.心絞痛典型癥狀是發(fā)作性胸骨后疼痛,疼痛發(fā)作時常有一定的臨床表現(xiàn),如下所述。
?。?)誘因多是情緒激動(發(fā)怒、興奮、焦慮),體力勞動,登高,飽餐,寒冷,跑步,逆風行走,吸煙,酒后等。
?。?)發(fā)作突然,一般發(fā)作前很少有先兆。
?。?)典型疼痛部位為胸骨上中段,胸骨后,稍偏左并波及心前區(qū)。
?。?)疼痛性質呈壓榨性、憋悶性或窒息性,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迫使患者停止一切活動,疼痛時伴出汗。
(5)疼痛持續(xù)時間1~5分鐘,也可能超過15分鐘,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后緩解。
2.其他癥狀:心絞痛發(fā)作時常見患者有面色蒼白,出冷汗,心悸,胸悶,頭暈或暈厥,呼吸困難等。
【中醫(yī)辨證】
中醫(yī)將本病辯證分為以下幾型,但基本上是本虛標實,心腎陽虛為本虛,血淤痰濕為標實。
1.氣虛,氣短乏力,心悸,心慌,胸悶心痛,自汗,頭暈目眩,舌體胖有齒痕,舌苔薄,脈沉細、結代。
2.心腎陽虛,胸悶心痛,面色光白,身寒肢冷,心悸自汗,夜尿頻數(shù),舌苔薄白,脈沉細無力。
3.氣滯血淤,胸悶心痛,痛有定處,心前區(qū)痛,兩肋脹痛,舌苔薄,舌質紫暗或有淤點淤斑,舌下脈搏淤滯,脈弦細或澀結代。
4.痰濕,胸脘痰悶,心前區(qū)痛,心悸心慌,乏力倦怠,惡心腹脹,舌苔薄白或黃,脈沉滑或弦滑兼結代。
【按摩治療】治療宜擴張血管,活血化淤。
1.病人俯臥,施術者站于患者身旁,用手掌揉按后背部15~20次,點按心俞穴、神堂穴、大杼穴、風門穴。2.病人仰臥,施術者站于身旁,用手掌自胸部向上,經肩前至上肢內側做推法5~7次,然后在心前區(qū)做快速揉搓法5~10分鐘,點巨闕穴、膻中穴、郄門穴、內關穴、神門穴。
3.按摩靈道穴(前臂外橫紋上1.5寸處)于壓痛明顯處,用拇指輕揉穴位2分鐘,再壓按2分鐘,最后以輕揉1.5分鐘結束。每日1次,15日為一療程。
【預防與護理】
控制危險因素,包括積極治療控制高血壓,降血脂,治療肥胖、糖尿病,改善生活方式,停止吸煙,限制飲酒,采用低脂低鈉飲食,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有計劃地逐漸增加體力勞動和體育活動。
減輕患者的精神負擔,使之心緒平靜,氣血平和,保證睡眠。嚴重心衰病人,應及時送醫(yī)院搶救。
(查看評論) |
Copyright © 2012 - eeocool.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體穴位網(wǎng)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