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關注
三陰交穴 足三里穴 涌泉穴 太溪穴 太沖穴 迎香穴 腎俞穴 血海穴 關元穴 風池穴 中脘穴 陰陵泉穴 肩井穴
人體穴位網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健康新聞 > 生活小常識

藝術愛好者讀書心得

時間:2022-08-02 15:38:07   來源:人體穴位網  作者:eeocool.cn

讀書的藝術”這一題名中的“藝術”一詞,并不是要把讀書的活動比擬為繪畫、雕刻或奏樂、跳舞等。下面就是范文模板網帶來的藝術愛好者讀書心得,希望能幫助大家!

藝術愛好者讀書心得1

《藝術的故事》這是一本教人如何欣賞藝術的書。它看起來有4指厚,16開,文字緊湊但閱讀舒適,畫面精美,非銅版紙,是啞光的一種我不知道但常用的厚實紙張。版式樸素,簡潔,封面看起來甚至不那么藝術,高興的是它沒有腰封,因為它完全不需要這種俗氣裝飾。

看起來很唬人很高大上是不是?有點,但,它真的很有料。藝術聽起來不食人間煙火,但這本書就是讓你可以用雙手觸碰得到那些高高在上的藝術品,讓你知道它為什么這么做,它帶來了什么影響。貢布里希寫作此書并非用作教材或學術,而是為我等凡人所學習閱讀,無論是茶余飯后書,是睡前枕邊書,還是學習知識書,唯一不能成為的是口袋書或旅行書,因為它真的很重很重。我都是半躺著看,把它放在肚皮上的,肚皮上還要放個靠墊否則太低脖子很疲憊。

其實,我只是想說,你翻開了這本書,會感到雙眼大開,你會驚奇地發(fā)現(xiàn)那些離我們遙遠陌生詭異而面熟的世界,皆為有因有果。翻開這本書,開始藝術的探索(這么說絲毫不為過)。因為我記憶差,所以要做讀書筆記。基本為各章節(jié)的概括總結、摘選。不知能堅持多久,書太厚了,但是能記多少算多少,算是個回顧。

人們對藝術品的評價,總習慣用簡單的美或不美來表達。一幅天真孩童的畫作,我們看到了細膩的皮膚,睜大的雙眼,純真可愛,我們不必追究畫作的細節(jié)、技法就能輕易做出判斷:這畫很美。一幅老婦的肖像,皺紋滿布,眼神渾濁,蒼老干澀,我們第一反應是,它很丑??墒?,等一下,如果我們可以撇開第一主觀的感覺,細細地觀察,會發(fā)現(xiàn)它描繪的老婦其實如此真實,皺紋、發(fā)絲刻畫如此細膩,神情那么到位,因為你看到了它的滄桑感。那么,這難道不是一幅上好的畫作嗎?

(大多數喜歡在畫中看到自己喜歡的場景、題材,這是自然的傾向)

(事實上,左右我們對一幅畫的喜愛之情的往往是畫面上某個人物的表現(xiàn)手法。)

當然,逼真不應該成為判斷的唯一標準。一幅野兔子的畫像真實再現(xiàn)了兔子的眼睛、胡子、皮毛,無疑,再加上專業(yè)的技法,這確實是一幅好作品。無論是細致的刻畫,還是粗略的勾勒,這是都是真實地表達。但是,那些看起來不逼真的畫作,難道就是不好的作品嗎?

人們似乎對看起來不對的東西天生地排斥厭惡,尤其在現(xiàn)代藝術中。不過,沒有人非議米老鼠這個非常規(guī)的老鼠,甚至喜愛有加。如果在看現(xiàn)代畫展,那么情況就不同了,雖然米老鼠和乖張的小公雞實屬異曲同工,但是接受起來小公雞沒有那么容易。

(不管我們對現(xiàn)代藝術家的看法如何,我們都可以毫無保留地相信他們有足夠的知識,完全能夠畫得“正確”。如果他們不那樣畫,其原因可能跟瓦爾特迪斯尼一樣)。

(所以,如果我們看到一幅畫畫得不夠正確,那么不要忘記有兩個問題應該反躬自問。一個問題是,藝術家是否無端地更改了他所看見的事物的外形。另一個問題是,除非已經證明我們的看法正確而畫家不對,否則就不能指責一幅畫畫得不正確)

(在欣賞偉大的藝術作品時,最大的障礙就是不肯摒棄陋習和偏見)。前人這么畫的,那么就是這個樣子,比如圣經。

我們認為藝術家為之焦慮的事情,一般是美的表現(xiàn)和美,但是真正困擾藝術家的是很難用語言表達的。所以一般談論中的“藝術”都是非文字性的藝術,如果能用語言表達藝術那么這些畫作雕塑等等似乎也沒了存在的必要。藝術家們只追求一個聽起來很簡單的東西,合適。這“合適”似乎很難有個明確的度,但多一分少一分,一切都不一樣了,就像做菜。藝術家們對著作品,尋找著自己認為的平衡,而這種平衡就是作品本身的平衡,當它傳到到觀眾眼里,也同樣差別在分毫間,也讓我們覺得,它就應該是這個樣子,最合適的。藝術家為了達到這樣的平衡,練習自不必說,無數的改動、試驗,看似就更改一個顏色、位置,加減一筆,但事實上是復雜而嚴肅的事情,而非隨意隨性。如果我們?yōu)樗降诪槭裁匆@樣改,他也無法回答。

在藝術領域,確實有評論家歸納總結規(guī)則,但是事實證明,那些墨守成規(guī)的庸才畫家們淹沒在了歷史潮流中。藝術家們在離經叛道的征途上獲得前所未有的新的和諧。

藝術愛好者讀書心得2

接觸《藝術的故事》這本書是挺意外的,因為研究生考試開始選的學校參考書目就有這本書??粗翱傆X得像在應付考試,細讀下來卻對這本書有了些許敬意。

《藝術的故事》是貢布里希爵士編著的,書中概括地敘述了從最早的洞窟繪畫到20世紀前半葉的實驗藝術發(fā)展歷程。里面的內容很多,繪畫、雕塑、建筑均有所涉及。倘若是其它藝術史類的著作,六七百頁厚的書籍細看下來多少是需要些勇氣的。還好本書通俗易懂,簡明曉暢的語言就能表達嚴肅的題目。在這里若讓我概述一下每一個章節(jié)多少顯得有些不合實際。因此,我更愿意來總結一下諸如“透視的發(fā)現(xiàn)和在繪畫中的應用”這樣一個小的脈絡。

“透視”這個詞在我們看來并不陌生。甚至我們第一天學習美術畫個正方體老師們就會給我們講透視??赡茉诮裉斓娜丝磥?,利用透視營造真實的空間顯得那么司空見慣,可在這些東西剛被發(fā)現(xiàn)時當時的人們該是多么驚愕啊!

《藝術的故事》這本書在3、6、10、12、13章中涉及到過透視問題。我大概有這樣一個脈絡,透視的發(fā)現(xiàn)和發(fā)展經過了4個階段。

一,短縮法的發(fā)現(xiàn)和運用

透視在沒有被明確的提出之前被稱為短縮法。最初發(fā)現(xiàn)短縮法是在比公元前500年稍早一些的一個希臘花瓶上。畫的是辭行出征的戰(zhàn)士,右腳仍然是繼承了古埃及的“保險”畫法,但是左腳已經是經過透視短縮了。我們看到5個腳趾好像一排五個小圓圈。也許這么小的一個發(fā)現(xiàn)不值得我們這么興奮,但實際上這意味著古老的藝術已經死亡而被埋葬了。后來的希臘化時期和拜占庭時期的畫中也出現(xiàn)過短縮法。當時的藝術家是把遠處的東西畫的很小,近處的東西畫的很大。可是遠處的物體有規(guī)律的縮小這條法則在古典文化時期還沒有被采用。

二、短縮法再次被重視

喬托所畫的《“信德”的擬人形象》中,我們看到了手臂的短縮法,臉部和頸部的明暗造型,流動的衣褶中深深的陰影。像這樣的東西已經有1000多年之久完全不畫了。喬托重新發(fā)現(xiàn)了在平面上造成深度錯覺的藝術。

三、透視法的提出和應用

到了15世紀初期,布魯內萊斯基發(fā)現(xiàn)了“透視法”。我們已經看到,盡管希臘人通曉短縮法、希臘化時期的畫家精于造成景深的錯覺感,但是連他們也不知道物體在離開我們遠去時體積看起來縮小是遵循什么數學法則。馬薩喬迅速掌握了這種透視手段并體現(xiàn)在畫中。在他的《三位一體以及圣母、圣約翰和供養(yǎng)人》這幅壁畫中,墻面好像被鑿了一個洞。通過洞口人們可以窺視到里面的一座布魯內萊斯基風格的新型葬儀禮拜堂。

到了15世紀后期,安杰利科修士的一幅《圣母領報》中,我們立刻可以看出透視技藝對他來說毫無困難。烏切洛更是全神貫注于透視研究之中。通過他所熱愛的透視技藝試圖構成一個真實的舞臺,使他的人物在那個舞臺上有立體感、有真實感。雖然烏切洛還沒有學會怎樣使用光線、明暗和大氣來修潤嚴格透視畫法的刺目的輪廓。但他也體驗到了透視法給他帶來的新奇效果。

四、透視法的繼承和發(fā)展

曼泰尼亞沿著馬薩喬的路子走了下去。他的人物像馬薩喬的人物那樣動人,那樣有雕塑感。曼泰尼亞意在使用透視法創(chuàng)造一個舞臺,使他的人物好像立體實物一樣站在上面活動。他好像一個高明的舞臺監(jiān)督那樣,布列人物來表達這一瞬間的意義和事件的過程。

當然,對透視的探索仍在繼續(xù),只是藝術家遇到的問題更多的體現(xiàn)在其它方面了?!端囆g的故事》這本書中涉及較少。希望以后能看更多的書籍,進一步總結透視發(fā)展的脈絡。

藝術愛好者讀書心得3

《愛的藝術》是打印出來看的,也幸好如此才得以在上面圈圈點點,因為讀書的慣性思維不容易看懂作者的西方思維,讀第一遍的時候亂了,再讀才有點頭緒。

最深的感受:要想被愛,先學會如何去愛。不要再覺得愛情的先決條件是能否被愛,其實是能否重視愛的各種因素;不要再認為簡單的是愛本身,難的是沒有愛的對象,其實所有人都是愛的對象;也不要再將過多的精力放在名利、權力上,那和愛沒有關系,愛是一種能力。

愛情有著最為重要的因素和廣泛的對象。

1、愛情的因素

我認為全書中最為精辟,個人最能接受和理解之處在于對愛情積極性的解釋:給、關心、責任心、尊重、了解。

愛情是積極的,是發(fā)自內心的行動,它的第一要素是“給”,“給”不是被別人拿走東西,也不是一種自我犧牲,而是為了體驗快樂,他體現(xiàn)生命力的升華。不論是在性范疇還是物質范疇,“給”都能夠帶來快樂。在人的特殊范疇里,通過“給”,提高的對方的生命感,喚起了某種有生命力的東西,這表現(xiàn)在愛情上,便是用對他人的愛去換取他人對自己的愛。如果雙方都能深刻理解愛的積極性,那么這種雙方的互動就會帶來充滿活力而不是被動的愛。如書中指出,克服人的孤獨感最有效途徑是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一個人如果缺乏生產性傾向,不信賴自己的力量和達到目的的勇氣,那他就怕“給”,也就害怕愛,最終仍會陷入孤獨。

愛情是對生命以及我們所愛之物生長的積極的關心。就像上帝所說的,愛的本質是創(chuàng)造和培養(yǎng)。人們認為應該把全部的關心給未來將要出現(xiàn)的愛人,這其實是本末倒置。如作者在博愛中解釋:只有當我愛那些與我個人利益無關的人時,我的愛情才開始發(fā)展,所有的人呢都應該是平等的。那些藏著內心的熱情對周遭表現(xiàn)冷漠等待愛情的人應該開始學習這一點,開始關心周圍的人,或許就能培養(yǎng)出美好的愛情。

責任心是我對另一生命表達出來或尚未表達出來的愿望的答復。責任心不是義務而是一種完全主動的思想和行動。經常只有成為了愛情的雙方,人們才會表現(xiàn)出精神上的關心。正如大多數人體會到的,我們只是很吝嗇地將這種責任心給某一個人而且還可能是未出現(xiàn)的人。

尊重是有能力實事求是地正視對方和認識他獨有的個性。不要再臆想將你愛的對象改造成你想象的更好的樣子。你因為他是他而愛上他,如果愛他就應該愛他的成長,愛他本來的面目。同時,給予對方自由也要讓自己獨立,雙方相對的獨立才會有自由而長久的愛情。

愛情之所以能使人逃避孤獨,是因為能認識“人的秘密”,逐漸了解對方,了解對方的深度。在深入對方中,雙方找到了自己,發(fā)現(xiàn)了自己,也就獲得了愛情。

2、愛情的對象

愛情不僅僅是只找到一個愛的對象,所有的人都是愛的對象。學會了愛,就不僅愛一個人,而是其他人和世界。愛情和所有人相關,這可以通過不同形式的愛情體現(xiàn)。

不具獨占性的博愛關心尊重所有人,并且所有人都是平等的。要學會博愛就要愛那些需要幫助的人、窮人以及陌生人。在這個過程中,了解和認識會發(fā)揮它們的重要作用。

真正有能力愛的母親的對象是正在成長或者分離階段的孩子、自己的丈夫以及其他孩子。通過這樣的愛,母親感到自己是一個創(chuàng)造者,并且會滿足于這一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而排遣孤獨。

性愛也具有獨占性,但只表現(xiàn)在性結合這點上,只同一個人完全地、即在靈魂和肉體上融為一體,但不是在更為深刻的博愛的意義上。同時、性愛也包含意志的因素,愛情不僅是一種感情,而且也是一種意志支配的行為。

愛的能力適用于所有人,如果說自愛只是利己,而不愛他人,那么這種愛的能力并不成熟。有能力愛別人的人也一定能愛自己,反過來,利己者沒有能力愛別人也就不能愛自己。雖然自愛的對象是自己,但自愛的人有了愛他人的能力,只是這些不同的對象體現(xiàn)在不同的形式中。

神愛的對象經歷了漫長的發(fā)展到最后只是一種象征,真正愛神的人不是為了得到什么,而是為了一種象征而愛。通過學會愛的能力在內心實現(xiàn)神的人,可以把任何人和事物統(tǒng)一于內心的神。

當然,這本書只是作者個人觀點,我覺得還有很多地方可以討論。

對于神愛的影響,導致東西方思想“寬容和努力改造人自身”和“不寬容、教義和科學,天主教和原子能的發(fā)現(xiàn)”的差異,我認為是以偏概全了,一個社會思想和科學的發(fā)展不應僅僅只限于某一方面的因素。

作者在最后認為把愛情看作是防止孤獨的避風港是西方社會愛情衰亡的形式,與此相左的是第二章著重說明的是愛情是對人類最大的需要——克服孤獨感的回應,這又該如何理解?

作者與佛洛依德關于“愛情和性”觀點,通俗地說是先戀愛后結婚還是先結婚后戀愛的差異,我認為不是絕對的。在現(xiàn)實生活中,性與愛的先后順序有著不同的狀況。先戀愛后結婚是在了解對方的基礎上決定結合。但先結婚后戀愛也未為不可,當雙方通過性結合,兩性意識到了結合便開始了解對方,他們有克服兩者之間的隔離的愿望,直至長久生活在一起,學會去愛對方是可能的。

藝術愛好者讀書心得4

《小學數學心育藝術》是一本培養(yǎng)數學教師心育能力的專著,“心育”就是心理素質教育的簡稱。心理教育就是維護學生心理健康、培養(yǎng)學生具有良好個性、挖掘學生智力潛能的教育活動。心理教育是全程教育,應該寓于學校教育的全過程之中。教師在教育過程中的一言一行、一顰一笑都會對學生的心理產生影響。

我們知道新課標準下的教學過程既是一種學習知識的過程,又是一種探究知識,反思知識和生產知識的心理活動過程。學習不再是被動的、枯燥的,而是一個充滿著理智和樂趣,陶冶情感的過程。因此,教師的任務不再僅僅是“傳道、授業(yè)、解惑”,還包括培養(yǎng)學生的心理素質,這樣一來,心理素質教育的藝術就成為我們教師職業(yè)能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書中提出了課堂教學心育與學科教學整合的觀點,我認為教學活動是建立在心理活動的基礎上的,心理教育與學科教學應當是一體的,所以,兩者整合起來是內在的一致,而不是外在的粘合。

數學是小學教育的一門最基礎的課程,它為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動性、能動性,使自己心理健康,人格健全,潛能得到開發(fā)提供了一座平臺。在這個平臺上,教師則可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展示數學心育的藝術。首先,我認為課堂應是開放的,要積極創(chuàng)設生動和諧的學習氛圍。在課堂上,提倡學生上講臺,鼓勵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真正做到敢想敢說、敢做。只有在開放、民主、和諧、自由的課堂氣氛中,學生才有健康的競爭欲、表現(xiàn)欲、創(chuàng)造欲,心理才會健康。其次,要認識到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在數學課堂中要讓學生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積極思考和操作實驗等活動的機會。我們知道,學生學習數學是一個在教師指導下的再創(chuàng)造過程。例如,法則可以讓學生歸納、總結,規(guī)律可以讓學生觀察發(fā)現(xiàn),結果可以讓學生猜測、驗證。還有,在數學課堂中也要經常引導學生相互討論、辨論。另外,還要及時引導學生反思,反思這個知識自己是否知道了,結果是否正確,解決這個問題用了什么方法,以及是否還有更好的方法等等。

《小學數學心育藝術》以介紹和指導教師的心育方法為重點,具有可讀性和可操作性。該書的九篇77個小節(jié),著重講述如何更新小學數學教學的觀念,怎樣進行心育。更為突出的是每個小節(jié)不光有理論指導,更有案例可循。越讀越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不僅如此,在讀書的過程中還讓你不斷地審視自己的教學言行。例如:讀到“減輕學習負擔,改革作業(yè)批改方式”這一章節(jié),書中介紹了一位教師是這樣批改學生作業(yè)的。①先查學生自查情況,自查認真的打“☆”,②每天作業(yè)首次批改時,對的打“√”,錯的畫上斜豎,加上如“你還能查出錯誤嗎?”等評語,③學生將打斜豎的錯題自覺訂正過來后,將斜豎補畫成“√”,沒訂正對的原封不動,并在旁邊寫上“繼續(xù)努力”,要求學生接著改正,④對于學習較困難的采取面批,進行個別輔導,這樣學生作業(yè)本上每次作業(yè)最后見的全是“√”,這既調動了學生改正錯誤的積極性,又激發(fā)學生自我檢查的主動性。聯(lián)想到我的作業(yè)批改采用的是“甲☆”,激勵學生作業(yè)書寫認真,答題正確,但得“甲☆”畢竟不是全班所有學生,而且對學生的自我檢查習慣的養(yǎng)成還欠缺,那么今后在批改作業(yè)上我將嘗試兩者結合,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養(yǎng)成自我檢查的好習慣。特別是第八章《常規(guī)數學教學中的藝術》中提到的導入的藝術、提問的藝術、教學語言的藝術、布置練習的藝術、課堂教學結束的藝術等,既讓我發(fā)現(xiàn)過去課堂教學中的不足,又幫助我找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心育藝術的方法。

讀了這本書,真的讓我受益匪淺。

藝術愛好者讀書心得5

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教師使用最多的師生互動手段。教師如何提問是課堂教學的一種藝術,也是課堂最為普遍的一種師生交流方式。提問能夠激發(fā)學生積極思維,提高學習興趣,反饋教學質量,強化教學效果。掌握好提問的藝術可以使學生的學習情緒處于最佳的狀態(tài),從而促使他們掌握知識、發(fā)展智力、培養(yǎng)能力。

這學期我們組訂購了讀了《課堂提問的藝術》一書。認真拜讀了《課堂提問的藝術——發(fā)揮教師的有效提問技能》這本書后,我覺得深受啟發(fā)。這本書非常有特點,作者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和研究經歷,回答了“發(fā)展教師提問技能的金鑰匙是什么”?提出教學策略——為理解而教學,讓學生開動腦筋。教學策略強調學生的概念思考和學生回答在組織教學中的重要價值。教學策略可以發(fā)現(xiàn)學生在想什么,以及他們是如何生成自己的想法或觀點的。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不再是機械地記憶教材或教師界定的內容,而必須結合個人經驗或已有的知識來組織自己的語言,詳細地闡述自己的想法或觀點及其理由,形成自己對教學內容的個性化理解。

讀完這本書,我陷入了思考,作者通過豐富的教學實例,向我們呈現(xiàn)了課堂提問的藝術,從教師如何提問和提問如何影響教學實踐兩個方面,將教學策略的理論與實踐很好地結合起來。那么,在課堂上如何提一個漂亮的問題?

問題自有問題之美。問題點亮了人類的思想,本質越深奧,無疑越是能收到表達清晰明了和充滿敬意的回答。教師的有效提問能激發(fā)學生的思維火花。要求學生有創(chuàng)新思維,教師就必須先有獨特的課堂提問設計。沒有好的課堂提問是老師課堂上隨口問出來的。都是預設出來的。教師的提問,要激發(fā)出學生的思維,也要注意發(fā)展學生的個體差異。

提問要有明確的目的性。課堂提問的目的必須清楚、明確。教師有目的的提問可以激發(fā)學生的主體意識,鼓勵他們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從而增強學習歷史的動力。根據課堂教學的需要,可設計復習型提問、理解型提問、應用型提問、評價型提問等等。

提問一定要有啟發(fā)性。教師恰到好處的提問,不僅能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還能促進知識內化。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主導作用發(fā)揮得如何,取決于課堂提問是否具有啟發(fā)性。通過提問、解疑的過程,達到誘導思維的目的。提問時,要設計展現(xiàn)思維過程的提問,不僅強調學生知識記憶理解,還要強調學生分析理解的過程。問題提出后,適當停頓,給學生思考時間,以調動全體學生積極思維。學生答完問題后再稍停數秒,往往可以引出該生或他人更完整確切的補充。

提問務必強調有效性。課堂提問是師生共同設疑、釋疑的過程,是以問題的為核心展開的。只有適度的提問,恰當的坡度,才能引發(fā)學生的認知沖突。提問時還應盡量避免那些“對不對”之類的提問,以及由此引出的簡單答復。有些課堂上“熱烈的氣氛”,只是學生揣摩教師心思,投其所好的齊聲應付,并非整體性的真正參與,有時甚至掩蓋了真正的無知,這樣的提問是無效的。

總之,在把培養(yǎng)思維、開發(fā)智力作為教育目標的大形勢下,課堂提問的優(yōu)化設計,已成為專門的教學藝術,越來越受到教育界專家的關注和重視。因此,我們要充分地發(fā)掘課堂提問的功能,精心設計課堂提問,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查看評論

標簽:

相關閱讀:

    無相關信息
上一篇:三國演義讀后感600字五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

評論:藝術愛好者讀書心得

首頁 | 高級搜索 | 聯(lián)系我們 | 信息反饋 | 網站地圖 | 返回頂部 | RSS訂閱

Copyright © 2012 - eeocool.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體穴位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