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少陰腎經穴,歸屬于足少陰腎經的腧穴。據《" />
熱門關注
三陰交穴 足三里穴 涌泉穴 太溪穴 太沖穴 迎香穴 腎俞穴 血海穴 關元穴 風池穴 中脘穴 陰陵泉穴 肩井穴
人體穴位網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人體穴位圖 > 經絡穴位

人體經絡穴位圖分布及詳解-腎經

時間:2013-07-30 16:58:23   來源:人體穴位網  作者:eeocool.cn

足少陰腎經穴,歸屬于足少陰腎經的腧穴,左右兩側共54穴,主治泌尿生殖系統、神經精神方面病癥、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和循環(huán)系統某些病癥,以及本經脈所經過部位的病癥。以下詳解足少陰腎經穴位圖的位置、作用、主治功效等。
 

人體經絡穴位圖分布及詳解-腎經

足少陰腎經穴,歸屬于足少陰腎經的腧穴。據《針灸甲乙經》及《醫(yī)宗金鑒》等書載述,足少陰腎經所屬穴計有:涌泉穴、然谷穴太溪穴、大鐘穴、水泉穴照海穴、復溜穴交信穴、筑賓穴陰谷穴、橫骨穴、大赫穴氣穴、四滿穴、中注穴、肓俞穴商曲穴、石關穴、陰都穴腹通谷穴、幽門穴、步廊穴、神封穴靈墟穴、神藏穴彧中穴、俞府穴

    足少陰腎經一側27穴(左右兩側共54穴),其中10穴分布于下肢內側面的后緣,其余17穴位于胸腹部任脈兩側。首穴涌泉,末穴俞府。主治泌尿生殖系統、神經精神方面病癥、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和循環(huán)系統某些病癥,以及本經脈所經過部位的病癥。

    根據《足少陰腎經穴國家標準部位表》,以下詳解足少陰腎經穴位圖的位置、作用、主治功效等。

    涌泉穴
    【位置】在足底部,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約當第2、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與后2/3交點上。
    【解剖】有指短屈肌腱,指長屈肌腱,第二蚓狀肌,深層為骨間??;有來自脛前動脈的足底弓;布有足底內側神經支。
    【主治】頭頂痛,頭暈,眼花,咽喉痛,舌干,失音,小便不利,大便難,小兒驚風,足心熱,癲疾,霍亂轉筋,昏厥。
    【配伍】配然谷治喉痹;配陰陵泉治熱病挾臍急痛,胸脅滿;配水溝、照海治癲癇。配太沖、百會治頭項痛。
    【刺灸法】直刺0.5-0.8;可灸。
    【附注】腎經井穴。
    然谷穴
    【位置】在足內側緣,足舟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際。
    【解剖】有拇指外展肌,有跖內側動脈及跗內側動脈分支;布有小腿內側皮神經末支及足底內側神經。
    【主治】月經不調,陰挺,陰癢,白濁,遺精,陽痿,小便不利,泄瀉,胸脅脹痛,咳血,小兒臍風,口噤不開,消渴,黃疸,下肢痿痹,足跗痛。
    【配伍】配承山治轉筋;配氣沖、四滿治石水;配太溪治熱病煩心、足寒、多汗。
    【刺灸法】直刺0.5-0.8;可灸。
    【附注】腎經滎穴。
    太溪穴
    【位置】在足內側,內踝后方,當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
    【解剖】有脛后動、靜脈;布有小腿內側皮神經,當脛神經之經過處。
    【主治】頭痛目眩,咽喉腫痛,齒痛,耳聾,耳鳴,咳嗽,氣喘,胸痛咳血,消渴,月經不調,失眠,健忘,遺精,陽痿,小便頻數,腰脊痛,下肢厥冷,內踝腫痛。
    【配伍】配然谷主治熱病煩心,足寒清,多汗;配腎俞治腎脹;配支溝、然谷治心痛如錐刺。
    【刺灸法】直刺0.5-0.8;可灸。
    【附注】腎經腧穴、原穴
    大鐘穴
    【位置】在足內側,內踝下方,當跟腱附著部的內側前方凹陷處。
    【解剖】有脛后動脈跟內側支;布有小腿內側皮神經及脛神經的跟骨內側神經。
    【主治】咳血,氣喘,腰脊強痛,癡呆,嗜臥,足跟痛,二便不利,月經不調。
    【配伍】配太溪、神門治心腎不交之心悸、失眠;配行間治虛火上炎之易驚善怒;配魚際治虛火上炎之咽痛。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附注】腎經絡穴。
    水泉穴
    【位置】在足內側,內踝后下方,當太溪直下1寸,跟骨結節(jié)的內側凹陷處。
    【解剖】有脛后動脈跟內側支;布有小腿內側皮神經及脛神經的跟骨內側神經。
    【主治】月經不調,痛經,陰挺,小便不利,目昏花,腹痛。
    【配伍】配中極、水道治腎氣虧虛;配氣海、血海、腎俞、三陰交氣海俞治腎絞痛、腎結石;配腎俞、中極、血海治血尿。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附注】腎經郄穴。
    照海穴
    【位置】在足內側,內踝尖下方凹陷處。
    【解剖】在拇趾外展肌止點;后方有脛后動、靜脈;布有小腿內側皮神經,深部為脛神經本干。
    【主治】咽喉干燥,癇證,失眠,嗜臥,驚恐不寧,目赤腫痛,月經不調,痛經,赤白帶下,陰挺,陰癢,疝氣,小便頻數,不寐,腳氣。
    【配伍】配列缺、天突、太沖、廉泉治咽喉病癥;配神門、風池、三陰交治陰虛火旺之失眠癥。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附注】八脈交會穴-通陰蹺脈。
    復溜穴
    【位置】在小腿內側,太溪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
    【解剖】在比目魚肌下端移行于跟腱處之內側;前方有脛后動、靜脈;布有腓腸內側皮神經,小腿內側皮神經,深層為脛神經。
    【主治】泄瀉,腸鳴,水腫,腹脹,腿腫,足痿,盜汗,脈微細時無,身熱無汗,腰脊強痛。
    【配伍】配后溪、陰郄治盜汗不止;配中極、陰谷治癃閉。
    【刺灸法】直刺0.8-1寸;可灸。
    【附注】腎經經穴。
    交信穴
    【位置】在小腿內側,當太溪直上2寸,復溜前0.5寸,脛骨內側緣的后方。
    【解剖】在趾長屈肌中;深層為脛后動、靜脈;布有小腿內側皮神經,后方為脛神經本干。
    【主治】月經不調,崩漏,陰挺,泄瀉,大便難,睪丸腫痛,五淋,疝氣,陰癢,瀉痢赤白,膝、股。 內廉痛。
    【配伍】配關元、三陰交治婦科疾患之月經不調;配太沖、血海、地機治崩漏;配中都治疝氣;配陰陵泉治五淋;配中極治癃閉;配關元治陰挺。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附注】陰蹺脈郄穴。
    筑賓穴
    【位置】在小腿內側,當太溪與陰谷的連線上,太溪上5寸,腓腸肌肌腹的內下方。
    【解剖】在腓腸肌和趾長屈肌之間;深部有脛后動、靜脈;布有腓腸內側皮神經和小腿內側皮神經,深層為脛神經本干。
    【主治】癲狂,癇證,嘔吐涎沫,疝痛,小兒臍疝,小腿內側痛。
    【配伍】配腎俞、關元治水腫;配大敦、歸來治疝氣;配承山、合陽、陽陵泉治小腿痿、痹、癱;配水溝、百會治癲、狂、癇證。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附注】陰維脈郄穴。
    陰谷穴
    【位置】在腘窩內側,屈膝時,當半腱肌肌腱與半膜肌肌腱之間。
    【解剖】在半腱肌腱和半膜肌腱之間;有膝上內側動、靜脈;布有股內側皮神經。
    【主治】陽痿,疝痛,月經不調,崩漏,小便難,陰中痛,癲狂,膝股內側痛。
    【配伍】配照海、中極治癃閉;配大赫、曲骨、命門治寒疝、陽痿、早泄、月經不調、崩漏。
    【刺灸法】直刺0.8-1.2寸;
    【附注】腎經合穴。
    橫骨穴
    【位置】在下腹部,當臍中下5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
    【解剖】有腹內、外斜肌腱膜,腹橫肌腱膜及腹直肌;有腹壁下動、靜脈及陰部外動脈;布有髂腹下神經分支。
    【主治】陰部痛,少腹痛,遺精,陽痿,遺尿,小便不通,疝氣。
    【配伍】配中極、三陰交治癃閉;配關元、腎俞、志室、大赫治陽痿、遺精、崩漏、月經不調。
    【刺灸法】直刺0.8-1.2寸;可灸。
    【附注】沖脈、足少陰會穴。
    大赫穴
    【位置】在下腹部,當臍中下4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
    【解剖】在腹內、外斜肌腱膜,腹橫肌腱膜及腹直肌中;有腹壁下動、靜脈肌支;布有第十二肋間神經及髂腹下神經。
    【主治】陰部痛,子宮脫垂,遺精,帶下,月經不調,痛經,不妊,泄瀉,痢疾。
    【配伍】配陰交腎俞、帶脈、大敦、中極治陽痿、遺精、帶下;配命門、腎俞、志室、中極、關元治男科病、不育癥。
    【刺灸法】直刺0.8-1.2寸;可灸。
    【附注】沖脈、足少陰會穴。
    氣穴
    【位置】在下腹部,當臍中下3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
    【解剖】在腹內、外斜肌腱膜,腹橫肌腱膜及腹直肌中;有腹壁下動、靜脈肌支;布有第十二肋間神經及髂腹下神經。
    【主治】月經不調,白帶,小便不通,泄瀉,痢疾,腰脊痛,陽痿。
    【配伍】配天樞、大腸俞主消化不良;配中極、陰陵泉、膀胱俞主五淋、小便不利;配氣海、三陰交、腎俞、血海治月經不調、血帶、宮冷不孕、先兆流產、陽痿、不育癥。
    【刺灸法】直刺或斜刺0.8-1.2寸;可灸。
    【附注】沖脈、足少陰會穴。
    四滿穴
    【位置】在下腹部,當臍中下2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
    【解剖】在腹內、外斜肌腱膜,腹橫肌腱膜及腹直肌中;有腹壁下動、靜脈肌支;布有第十一肋間神經。
    【主治】月經不調,崩漏,帶下,不孕,產后惡露不凈,小腹痛,遺精,遺尿,疝氣,便秘,水腫。
    【配伍】配氣海、三陰交、大敦、歸來治疝氣、睪丸腫痛;配氣海、三陰交、腎俞、血海治月經不調、帶下、遺精等病癥。
    【刺灸法】直刺0.8-1.2寸;可灸。
    【附注】沖脈、足少陰會穴。
    中注穴
    【位置】在下腹部,當臍中下1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
    【解剖】在腹內、外斜肌腱膜,腹橫肌腱膜及腹直肌中;有腹壁下動、靜脈肌支;布有第十肋間神經。
    【主治】月經不調,腰腹疼痛,大便燥結,泄瀉,痢疾。
    【配伍】配腎俞、委中、氣海俞治腰背痛;配血海、腎俞、太沖、三陰交、陰交、中極治婦科病、月經不調、卵巢炎、睪丸炎、附件炎。
    【刺灸法】直刺0.8-1.2寸;可灸。
    【附注】沖脈、足少陰會穴。
    肓俞穴
    【位置】在腹中部,當臍中旁開0.5寸。
    【解剖】在腹內、外斜肌腱膜,腹橫肌腱膜及腹直肌中;有腹壁下動、靜脈肌支;布有第十肋間神經。
    【主治】腹痛繞臍,嘔吐,腹脹,痢疾,泄瀉,便秘,疝氣,月經不調,腰脊痛。
    【配伍】配天樞、足三里、大腸俞治便秘、泄瀉、痢疾;配中脘、足三里、內庭、天樞治胃痛、腹痛、疝痛、排尿、尿道澀痛等癥。
    【刺灸法】直刺0.8-1.2寸;可灸。
    【附注】沖脈、足少陰會穴。
    商曲穴
    【位置】在上腹部,當臍中上2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
    【解剖】在腹直肌內緣,有腹壁上下動、靜脈分支;布有第九肋間神經。
    【主治】腹痛,泄瀉,便秘,腹中積聚。
    【配伍】配中脘、大橫治腹痛、腹脹;配支溝治便秘;配大腸俞、天樞、治泄瀉、痢疾。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附注】沖脈、足少陰會穴。
    石關穴
    【位置】在上腹部,當臍中上3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
    【解剖】在腹直肌內緣,有腹壁上動、靜脈分支;布有第九肋間神經。
    【主治】嘔吐,腹痛,便秘,產后腹痛,婦人不孕。
    【配伍】配中脘、內關治胃痛、嘔吐、腹脹;配三陰交、陰交、腎俞治先兆流產和不孕癥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附注】沖脈、足少陰會穴。
    陰都穴
    【位置】在上腹部,當臍中上4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
    【解剖】在腹直肌內緣,有腹壁上動、靜脈分支;布有第八肋間神經。
    【主治】腹脹,腸鳴,腹痛,便秘,婦人不孕,胸脅滿,瘧疾。
    【配伍】配巨闕治心中煩滿;配三陰交、血海治閉經;配中脘、天樞、足三里、四縫治納呆及小兒疳積。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附注】沖脈、足少陰會穴。
    腹通谷
    【位置】在上腹部,當臍中上5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
    【解剖】在腹直肌內緣,有腹壁上動、靜脈分支;布有第八肋間神經。
    【主治】腹痛,腹脹,嘔吐,心痛,心悸,胸痛,暴喑。
    【配伍】配內關、中脘治胃氣逆;配申脈、照海治癲癇、驚悸;配上脘、足三里治納呆。
    【刺灸法】直刺或斜刺0.5-0.8寸;可灸。
    【附注】沖脈、足少陰會穴。
    幽門穴
    【位置】在上腹部,當臍中上6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
    【解剖】在腹直肌內緣,有腹壁上動、靜脈分支;布有第七肋間神經。
    【主治】腹痛,嘔吐,善噦,消化不良,泄瀉,痢疾。
    【配伍】配玉堂治煩心嘔吐;配中脘、建里治胃痛、噎嗝、嘔吐;配天樞治腹脹、腸鳴、泄瀉。
    【刺灸法】直刺0.5-0.8寸,不可深刺,以免傷及內臟;可灸。
    【附注】沖脈、足少陰會穴。
    步廊穴
    【位置】在胸部,當第5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2寸。
    【解剖】在胸大肌起始部,有肋間外韌帶及肋間內?。挥械谖謇唛g動、靜脈;布有第五肋間神經前皮支,深部為第五肋間神經。
    【主治】胸痛,咳嗽,氣喘,嘔吐,不嗜食,乳癰。
    【配伍】配定喘、列缺治外感和內傷咳喘;配心俞、內關治胸痹、心悸怔忡。
    【刺灸法】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深刺,以免傷及內臟,可灸。
    神封穴
    【位置】在胸部,當第4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2寸。
    【解剖】在胸大肌中,有肋間外韌帶及肋間內??;有第四肋間動、靜脈;布有第四肋間神經前皮支,深部為第四肋間神經。
    【主治】咳嗽,氣喘,胸脅支滿,嘔吐,不嗜食,乳癰。
    【配伍】配陽陵泉、支溝治胸脅脹痛。
    【刺灸法】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灸。
    靈墟穴
    【位置】在胸部,當第3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2寸。
    【解剖】在胸大肌中,有肋間外韌帶及肋間內??;有第三肋間動、靜脈;布有第三肋間神經前皮支,深層為第三肋間神經。
    【主治】咳嗽,氣喘,痰多,胸脅脹痛,嘔吐,乳癰。
    【配伍】配足三里、中脘、內關治嘔吐、納呆;配神門、神藏治失眠健忘。
    【刺灸法】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灸。
    神藏穴
    【位置】在胸部,當第2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2寸。
    【解剖】在胸大肌中,有肋間外韌帶及肋間內??;有第二肋間動、靜脈;布有第二肋間神經前皮支,深層正當第二肋間神經。
    【主治】咳嗽,氣喘,胸痛,煩滿,嘔吐,不嗜食。
    【配伍】配天突、內關、太沖治梅核氣;配心俞、玉堂治胸痹、噎嗝、冠心病、心肌梗塞。
    【刺灸法】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灸。
    彧中穴
    【位置】在胸部,當第1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2寸。
    【解剖】在胸大肌中,有肋間外韌帶及肋間內??;有第一肋間動、靜脈;布有第一肋間神經前皮支,深層為第一肋間神經,皮下有鎖骨上神經前支。
    【主治】咳嗽,氣喘,痰壅,胸脅脹滿,不嗜食。
    【配伍】配風門、肺俞治外邪襲肺;配天突、間使、華蓋治咽喉腫痛。
    【刺灸法】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灸。
    俞府穴
    【位置】在胸部,當鎖骨下緣,前正中線旁開2寸。
    【解剖】在胸大肌中;有胸內動、靜脈的前穿支;布有鎖骨上神經前支。
    【主治】咳嗽,氣喘,胸痛,嘔吐,不嗜食。
    【配伍】配天突、肺俞、魚際治咳嗽、咽痛;配足三里、合谷治胃氣上逆之嘔吐、呃逆。
    【刺灸法】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灸。

查看評論

評論:人體經絡穴位圖分布及詳解-腎經

首頁 | 高級搜索 | 聯系我們 | 信息反饋 | 網站地圖 | 返回頂部 | RSS訂閱

Copyright © 2012 - eeocool.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體穴位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