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關(guān)注
三陰交穴 足三里穴 涌泉穴 太溪穴 太沖穴 迎香穴 腎俞穴 血海穴 關(guān)元穴 風池穴 中脘穴 陰陵泉穴 肩井穴
人體穴位網(wǎng)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中醫(yī)養(yǎng)生 > 養(yǎng)生常識

小滿以后祛濕是關(guān)鍵,5種食物越吃濕氣越重,常吃3物可健脾祛濕

時間:2021-05-21 10:16:09   來源:人體穴位網(wǎng)  作者:eeocool.cn

小滿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八個節(jié)氣,夏日的第二個節(jié)氣。“小滿大滿江河滿”,小滿之后,天氣逐步炎熱起來,降水也會逐步增多,標志著熾熱、濕潤的夏日即將登場。“濕”始于小滿,貫穿于整個夏日,從這時分起人們就需求做好防熱防濕的準備。那么,夏日祛濕在飲食上要留意什么?又有哪些祛濕的好辦法呢?

1、含糖量高的食物

 

沒有什么壞心情是甜食治好不了的,假如還欠好只能說明吃得太少。奶茶、甜品、巧克力、糕點幾乎是每個女性都難以抵抗的誘惑??墒翘鹗吵远嗔瞬粌H容易發(fā)胖,還會助濕。由于這些糖分過高的食物進入人體后,在脾胃的消化過程中,會產(chǎn)生很多的水濕氣。從中醫(yī)理論來講,濕氣會導(dǎo)致身體水腫發(fā)胖,乃至臉上還會長痘長斑。

 

除了甜品之類的甜食,一些含糖量高的食物,如紅棗、西瓜、葡萄、芒果、菠蘿等,也要留意吃法,適量食用。

 

u=3580876218,3006301869&fm=26&gp=0.jpg

 

2、生冷的食物

 

進入夏日,天氣越來越熱,冰淇淋、冰西瓜、冷飲、冰綠豆湯、冰啤酒等能給身體“瞬間降火”的冰品十分受歡迎。可是,脾喜燥惡濕,冷飲等生冷食物易損害脾陽和胃陽,會影響脾胃功用,降低脾臟運化水濕的才能,導(dǎo)致寒濕聚集在體內(nèi)。所以,夏日別貪涼,要少吃或別吃生冷的食物。

 

 

 

3、涼茶

 

涼茶是由甘寒或苦寒的中草藥熬制而成,具有中藥的四氣五味,具有清熱潤燥、降火消暑等成效。在炎熱的夏日恰當飲用,能夠緩解口干舌燥、食欲不振、上火長痘等狀況??墒切枨罅粢獾氖?,涼茶并不是你想喝就能喝的。現(xiàn)代人由于久坐、空調(diào)及飲食習慣等原因,本身脾胃就欠好,再隨意飲用涼茶,或許引起脾胃虛寒,從而加劇濕氣。

 

 

 

4、油膩食物

 

高油高熱的油膩食物進食太多,不但會造成體內(nèi)脂肪堆積,引起肥壯,還會加劇脾胃擔負,導(dǎo)致消化、代謝才能變差,濕氣也會更嚴重。因而,日常日子中,我們要少吃油炸、油煎食物,盡量選擇蒸、煮、燉、燜等烹調(diào)辦法。

 

 

 

5、重口味食物

 

夏天盡管天氣炎熱,但并未影響人們吃火鍋的熱情,小龍蝦、燒烤、麻辣燙等也都是這個時節(jié)十分受歡迎的美食。

 

這些都是重口味的食物,過多食用會影響腎臟功用,一起也會削弱脾臟的代謝才能,導(dǎo)致體內(nèi)濕氣增加。

 

 

 

祛濕氣,常吃這三物

 

1、茯苓

 

茯苓被稱為“四時神藥”,首要效果是健脾利濕和安神。《本草綱目》中記載茯苓:“逐水緩脾, 生津?qū)猓?平火止泄,除虛熱,開腠理。瀉膀胱, 益脾胃,治腎積奔豚”。茯苓補而不峻,利而不猛,藥性平緩。不管是寒濕仍是熱濕,又或者是風濕,都能夠用茯苓來祛濕。

 

 

 

2、芡實

 

芡實是植物“芡”的種子,俗稱雞頭米。芡實是具有補養(yǎng)效果的食藥兩用藥材,性平、味甘澀,能夠健脾止瀉、祛濕止帶。

 

芡實生品性平,澀而不滯,補脾腎而兼能祛濕。《本草求真》中記載:“芡實怎么補脾,以其味甘之故;芡實怎么固腎,以其味澀之故。惟其味甘補脾,故能利濕,而泄瀉腹痛可治。”

 

 

 

3、薏米

 

薏米,醫(yī)學(xué)名薏苡仁,《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中記載其能夠治濕痹,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

 

需求留意的是,薏米生品性微寒,適合濕熱體質(zhì)的人。脾虛泄瀉者可將薏米用文火炒至微黃、有焦香味,再食用。炒制后的薏米性質(zhì)溫和,健脾祛濕的效果增強,一起還具有理氣解郁的成效。

 

除此之外,薏米仍是一種美容食品,常常食用還有助于消除色斑,改進皮膚粗糙,使堅持肌膚白皙細膩。

 

 

 

夏天到了,如有厭倦乏力、食欲不振等狀況,能夠用以上3種食材熬粥食用,從而到達健脾祛濕的意圖。 

查看評論

標簽:

相關(guān)閱讀:

    無相關(guān)信息

評論:小滿以后祛濕是關(guān)鍵,5種食物越吃濕氣越重,常吃3物可健脾祛濕

首頁 | 高級搜索 | 聯(lián)系我們 | 信息反饋 | 網(wǎng)站地圖 | 返回頂部 | RSS訂閱

Copyright © 2012 - eeocool.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體穴位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