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鹽灸,也是臨床上常用的隔物灸之 一。最早載于《肘后備急方》,主張用食鹽填平臍窩,上置大艾炷施灸,用以治療霍亂等急癥。后世的醫(yī)籍《備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及元·危亦林的《世醫(yī) 得效方》等都有介紹。如《本草綱目》卷十一“霍亂轉(zhuǎn)筋,欲死氣絕,腹有暖氣者,以鹽填臍中,灸鹽上七壯,即蘇小兒不尿,安鹽于臍中,以艾灸之?,F(xiàn)代,在施灸的方法上有一定改進(jìn),如在鹽的上方或下方增加隔物;艾灸療法的范圍也有相應(yīng)的擴(kuò)大,已用于多種腹部疾病及其他病證的治療。
【操作方法】
令患者仰臥,暴露臍部。取純凈干燥之細(xì)白鹽適量,可炒至溫?zé)幔{入臍中,使與臍平。如患者臍部凹陷不明顯者??深A(yù)先有臍周圍一濕面圈,再填入食鹽。如須再 隔其他藥物施灸。一般宜先填入其他藥物(藥膏或藥末),再放鹽。然后上置艾炷施灸,至患者稍感燙熱,即更換艾炷。為避免食鹽受火爆裂燙傷,可預(yù)先在鹽上放 了一薄姜片再施灸。一般灸3~9壯,但對急性病證則可多灸,不拘壯數(shù)。
【主治病證】
本法有回陽救逆之功,多用于急性腹痛、吐瀉、痢疾、淋病、脫癥等。
【注意事項(xiàng)】
1.施灸時要求患者保持原有體位,呼吸勻稱。尤其是穴區(qū)覺燙時,應(yīng)告知醫(yī)生處理,不可亂動,以免燙傷。對小兒患者,更應(yīng)核格外注意。
2.萬一臍部灼傷,要涂以龍膽紫,并用消毒敷覆蓋固定,以免感染。
【臨床應(yīng)用】
1.胃脘痛 取穴:神闕穴。
治法:囑患者仰臥,所選穴上先用75%乙醇消毒,然后取逍遙丸數(shù)十粒研碎,水適量調(diào)成泥,敷在神闕穴上,再外敷食鹽少許,并用黃豆大艾粒施灸,視患者體質(zhì) 強(qiáng)弱與病情輕重,酌灸3~6壯。灸后個別皮膚若起水泡,可用消毒針頭刺破,外涂龍膽紫,防止感染。一般連續(xù)敷灸2~4日,隔日1次,每次艾粒灸3~ 6壯。
療效:共治53例,結(jié)果:治愈30例,顯效15例,好轉(zhuǎn)5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94.3%。
2.急性尿潴留 取穴:神闕。
治法:將食鹽碎末適量炒熱,平攤于患者以臍為中心,直徑為5~6cm的范圍內(nèi)。厚度以1~1.5cm為宜。將艾絨捻成蠶豆大艾炷,置于鹽面正中。點(diǎn)著尖 部,令其緩緩燃下,俟自然熄滅后刮去艾灰。重置艾炷如前,連灸9壯。灸畢,配合中藥內(nèi)服。常用藥物:當(dāng)歸30g,川芎15g、人參3~10g,柴胡、升麻 各8~10g。中氣虧甚者加白術(shù)15g。生黃芪10~ 15g;濕熱重者加菖蒲20g,佩蘭10 g;腎陽衰憊之極者可沖服金匱腎氣丸9g。
療效:共治3例患者,經(jīng)一次灸治后均能排出小便。其中1例施行隔鹽灸后,未及服用中藥即能排出小便。小便既出,其它不適隨即減輕。之后,根據(jù)各個患者的具體情況,給以健脾、益腎等治療。隨訪2~ 3月,均未復(fù)發(fā)。
3.小兒久瀉 取穴:神闕。
治法:于患兒熟睡時,將鹽(食用精鹽即可)填平神闕穴,取紗布剪一小孔敷于穴上,以免燙傷皮膚。點(diǎn)燃艾條,對準(zhǔn)穴位以雀啄灸法,每次10分鐘,每日1次,3日為一療程。隔日再行第二療程。
療效:50例患兒中,除有1例中途轉(zhuǎn)為他法治療外,均在2~3個療程中治愈。
【病案舉例】
急性尿潴留
邱××,男, 73歲,農(nóng)民。自1989年8月即有小便不暢。在當(dāng)?shù)蒯t(yī)院診為慢性前列腺炎,給予多種中西藥物治療,效不佳。1994年8月10日 因勞累、生氣而出現(xiàn)小便不通。遂予青霉素靜滴,口服抗菌優(yōu)及中藥治療半月余,仍需插導(dǎo)尿管排尿。8月26日筆者前往診視,患者面色晦暗,神氣怯弱,呼吸短 促,小腹膨隆明顯,叩之有振水音。舌質(zhì)暗,有瘀斑,舌底絡(luò)脈紫黑,脈弦洪振指,全無柔和之象,納眠差。四診合參,證屬瘀血敗精阻絡(luò)。陽虛氣化無力。遂施行 神闕隔鹽灸法后,患者述及局部有燒灼感,熱透腹背。九壯后,精神好轉(zhuǎn),仍無小便排出,上方加白術(shù)15g,水煎取汁,600ml,服下300ml后患者入 睡。夜間家人查看患者小腹已消,被褥已為小便浸濕。蓋幾日來未能入睡,困乏之極,故尿出而不自知。次日即能較順利地排出小便。3劑藥后,舌上瘀斑已褪,脈 象已轉(zhuǎn)平和。囑用金匱腎氣丸善后,隨訪2月未見復(fù)發(fā)。
(查看評論) |
Copyright © 2012 - eeocool.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體穴位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