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關(guān)注
三陰交穴 足三里穴 涌泉穴 太溪穴 太沖穴 迎香穴 腎俞穴 血海穴 關(guān)元穴 風(fēng)池穴 中脘穴 陰陵泉穴 肩井穴
人體穴位網(wǎng)
  您當(dāng)前的位置:首頁 > 偏方大全 > 中醫(yī)保健偏方

虛嘔·脾胃虛寒證有什么癥狀?吃什么好得快?

時間:2023-08-07 10:48:55   來源:人體穴位網(wǎng)  作者:eeocool.cn
答:

虛嘔·脾胃虛寒證(deficient vomiting with syndrome of deficient cold of spleen and stomach[1])是指脾胃虛寒,胃失和降,以飲食稍多即欲嘔吐,時作時止,胃納不佳,食入難化,胸脘痞悶,口干而不欲多飲,面白少華,倦怠乏力,喜暖惡寒,甚則四肢不溫,大便溏薄,舌淡,苔薄白,脈細弱等為常見癥的虛嘔證候[2]

虛嘔·脾胃虛寒證常見以下癥狀:

患者勞累過度或飲食稍有不慎,即易嘔吐,時作時止,面色?白,倦怠乏力,胃脘隱痛,口干而不欲飲,喜暖喜按,畏寒肢冷,四肢不溫,大便溏薄,舌質(zhì)淡,苔薄白,脈濡弱[3][4][5]

這是脾胃虛寒,陽氣不足,失于溫煦的表現(xiàn):脾胃虛弱,中陽不振,水谷熟腐運化不及,故飲食稍有不慎即吐,時作時止,遷延日久,勞累過度或飲食不慎即發(fā)。陽虛不能溫布,則面色?白,四肢不濕,倦怠乏力。中焦虛寒,氣不化津,故口干而不欲飲。脾虛則運化失常,故大便溏薄。舌質(zhì)淡或胖,苔薄白,脈濡弱,乃脾陽不足之象。本證以飲食稍有不慎即吐,肢冷便溏為臨床特點。[3][5][4]

虛嘔·脾胃虛寒證治宜散寒和胃止嘔[4]。

虛嘔·脾胃虛寒證患者常吃高良姜干姜、飴糖、白芍、牛肚、茶等好得快[4]

建議虛嘔·脾胃虛寒證患者使用以下食療方進行食療[4]

1.姜茶飲(《圣濟總錄》):綠茶10g,干姜3g。干姜切絲,與綠茶一同放入杯中,以沸水沖泡,溫浸片刻。趁熱頻服飲用。

2.良姜粥(《飲膳正要》):高良姜15g,粳米100g。以水750mL,先煎高良姜至500mL,去渣納粳米,文火煮粥。早晚服。

3.小建中湯(《傷寒論》):白芍12g,桂枝6g,甘草3g,生姜10g,大棗4枚,飴糖30g。前五味水煎取汁,入飴糖,文火溶勻。日2~3次溫服。

嘔吐(vomiting[1])為病證名[6]。出《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六元正紀(jì)大論》。

嘔吐是一個癥狀,是由于胃失和降,氣逆于上所引起的病證[3]。所以任何病變,有損于胃,皆可發(fā)生嘔吐[3]。前人以有物有聲謂之嘔,有物無聲謂之吐,無物有聲謂之干嘔。其實嘔與吐同時發(fā)生,很難截然分開,故一般并稱為嘔吐[3]。嘔吐與干嘔兩者雖有區(qū)別,但在辨證治療方面大致相同,所以合并在一起討論[3]。

虛嘔是指脾胃虛弱,胃失和降,胃氣上逆所致的嘔吐[1]。發(fā)病緩慢,病程較長[1]。《景岳全書·雜證謨》:“凡胃虛作嘔者,其證不一,當(dāng)知所辨。若胃脘不脹者,非實邪也;胸膈不痛者,非氣逆也;內(nèi)無熱燥者,非火證也;外無寒熱者,非表邪也。無食無火而忽為嘔吐者,胃虛也;嘔吐無常而時作時止者,胃虛也;食無所停而聞食則嘔者,胃虛也;氣無所逆而聞氣則嘔者,胃虛也;或身背、或食飲微寒即嘔者,胃虛也;或吞酸,或噯腐,時苦惡心,兀兀然、泛泛然冷咽靡寧者,胃虛也;或因病誤治,妄用克伐寒涼,本無嘔而致嘔者,胃虛也;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食人中焦而不化者,胃虛也;食入下焦而不化者,土母無陽,命門虛也?!敝我藴匮a[7]。

嘔吐見于西醫(yī)的多種疾病中,其中以胃腸道疾患最為常見,如急性胃腸炎、賁門痙攣、幽門痙攣、幽門梗阻、慢性胃炎、胃粘膜脫垂、食管癌、十二指腸壅滯癥等,其他如神經(jīng)性嘔吐、內(nèi)耳眩暈性嘔吐,以及顱腦病變所致的嘔吐,也均可參照辨證施治[5]。

嘔吐現(xiàn)常分為實嘔(包括寒邪犯胃證、食積證、胃熱證、外邪犯胃證、痰飲停胃證、肝氣犯胃證、暑濕證等)、虛嘔(包括脾胃氣虛證、脾胃陽虛證、脾胃虛寒證、胃陰虛證等)進行辨治,詳見嘔吐條。

查看評論

標(biāo)簽:

相關(guān)閱讀:

    無相關(guān)信息

評論:虛嘔·脾胃虛寒證有什么癥狀?吃什么好得快?

首頁 | 高級搜索 | 聯(lián)系我們 | 信息反饋 | 網(wǎng)站地圖 | 返回頂部 | RSS訂閱

Copyright © 2012 - eeocool.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體穴位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