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耳蟲150克 明礬末15克 朱砂2克 黃升丹15克
以明礬、朱砂末與蒼耳蟲研勻后陰干,或用石灰收干,再加黃升丹研細(xì),點(diǎn)敷局部,貼膏藥后,即有滋水流出,腐栓易出。
此方源于浙江民間一林姓草醫(yī),治療極效,不肯外傳。后經(jīng)其親" />
[通治方]
凌云鵬:拔療散。
蒼耳蟲150克 明礬末15克 朱砂2克 黃升丹15克
以明礬、朱砂末與蒼耳蟲研勻后陰干,或用石灰收干,再加黃升丹研細(xì),點(diǎn)敷局部,貼膏藥后,即有滋水流出,腐栓易出。
此方源于浙江民間一林姓草醫(yī),治療極效,不肯外傳。后經(jīng)其親屬見示原方,試用后效捷,無不良反應(yīng)。
--《臨診一得錄》
[辨證方]
1、熱 證
凌云鵬:七味治療湯,治面部及手部療瘡,確有顯效。
夏枯草 菊花 地丁 銀花 蒲公英各9~15克 蚤休6克 生甘草3克
水煎頻服。已現(xiàn)療毒走散現(xiàn)象者,加金石斛9克。不適用于爛療疫療的毒邪走散之證。
--《臨診一得錄》
趙炳南:解毒清熱湯,治療、癤、癰、急性丹毒初期及一切體表感染初起。
蒲公英30克 野菊花30克 大青葉30克 紫花地丁15克 蚤休15克 花粉15克 赤芍9克
水煎,早晚各服一次。
--《趙炳南臨床經(jīng)驗(yàn)集》
顧伯華:芩連消毒飲,治療顏面療瘡、手足療瘡、紅絲疔。
黃芩10克 黃連6克 生山梔10克 制川軍9克 野菊花10克 半枝蓮10克 銀花12克 赤芍9克 連翹15克 紫地丁15克 生甘草6克
水煎服。
--《中國(guó)中醫(yī)藥報(bào)》1990;2;23
陳實(shí)功:七星劍,治十三種療瘡。初起憎寒作熱,惡心嘔吐,肢體麻木,癢痛非常,心煩作躁,甚者昏饋,急宜服之。
野菊(嫩頭) 蒼耳頭 豨薟草 半枝蓮 地丁草各9克 麻黃3克 紫河車6克
用好酒500毫升,煎至l碗,濾清熱服,被蓋出汗為度。冬月無鮮草,宜預(yù)采陰干,臨時(shí)煎服之亦效。
--《外科正宗》卷二
2、實(shí) 證
張錫純:友人朱缽文傳一治療方:大黃、甘草各30克,生牡蠣18克,瓜蔞仁40粒(搗碎)。療在上者川芎9克作引,在兩臂者桂枝尖9克作引,在下者懷牛膝9克作引,煎服立愈。大黃可斟酌多用。此亦重用大黃,是以奏效甚捷也。
--《衷中參西》中冊(cè)
余無言:常用療毒方(盧成琰氏方)治療療瘡及療毒走黃,經(jīng)治患者甚眾,實(shí)有良效。
巴豆(去皮膜) 明雄黃 生大黃各9克
上藥各研細(xì)末,再共研極細(xì),加飛羅面醋糊丸,如梧子大。輕者每服6~7丸,重者可10丸左右,白開水送服,俟瀉下3~5次,再以冷粥湯1小碗,服后多能止瀉。
--《名老中醫(yī)之路》(一)
凌云鵬:本人常用方一氣丹,對(duì)療瘡、發(fā)疽初起,膿腐不出者,有聚毒排膿之效。
斑蝥15克 制乳香9克 制沒藥9克 血竭3克 炒玄參9克 玄胡6克 麝香l克 梅片l克
各研細(xì)末,按量混和后研勻,貯瓶密封。臨用以少許點(diǎn)瘡頭上。
--《臨診一得錄》
李耀先:療毒內(nèi)治以清熱解毒瀉火為主,忌用溫補(bǔ)之劑,常用方劑有瀉毒湯。
牡蠣12克 大黃10克 川黃連10克 連翹12克 川黃柏6克 條黃芩10克 竹葉6克 牛蒡子6克 梔子10克 金銀花15克 天花粉10克 甘草3克 生姜3片 燈心3克
水煎服。服后如不瀉,加芒硝10克。
--《北京市老中醫(yī)經(jīng)驗(yàn)選編》(二)
(查看評(píng)論) |
Copyright © 2012 - eeocool.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體穴位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